尊敬的庞国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体系的“网底”,是群众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对康复护理、中医治未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激增,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仍然相对薄弱,个性化、连续性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一)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扶持和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辖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区卫健部门提出“卫东区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项目”,项目拟新建、改扩建24个村卫生室、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66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61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及室外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2503.59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经研究,区发改委已同意实施卫东区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项目,目前已立项。该项目的建设,可进一步统筹规划卫生健康资源配置,调整城乡医疗资源布局结构,改善我区医疗条件、促进我区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
(二)建立城市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4年7月4日,区卫健委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签订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卫东区卫健委关于探索市区两级共建健康体系的合作协议》,成立市区两级城市医疗集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通过以科代院方式,由12个临床科长分包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远程诊断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模式,共建共享以综合性医疗机构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联动医疗服务健康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需要。
二、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每年组织基层优秀医务人员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参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医师培训,培养专业涵盖全科医学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防控、骨科、中医科、五官科、急诊急救、应急救助、影像、检验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选拔优秀在岗村医到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线下脱产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平台的线上培训,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二是依托河南省基层人员能力训练管理平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全体在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线培训、摸底考试等工作,目前我区已注册线上培训人员276名,2025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在线培训正在进行中。三是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专病专科同质化进修培训,选拔基层医务人员到专病专科技术能力较强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专病专科进修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基层首诊能力、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和急危重症识别处理能力。四是以学促进,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先后组织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和成都市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实施。五是每年举办一次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全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人员,分别就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进行专题培训;不定期邀请上级医疗机构专家教授为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授课,通过学习增长为民服务本领,进一步推动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真正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居民健康生活中的兜底作用。
三、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诊疗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水平,目前卫东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正在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CT、DR、彩超、心电等检查设备的远程对接,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保障居民在基层获得高效精准的诊疗服务。神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建立了远程诊断联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就诊需求。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情况下,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了非必要不再重复进行检查检验,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二是与平顶山微医医院有限公司紧密协作、共同谋划,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智能动态心电、血压一体机,通过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信息互通,由市级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四、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建设,提高诊疗服务能力
(一)加强宣传。不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市场大观园”活动,邀请辖区内各医疗机构中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专业中医名医名家开展义诊,提供推拿、针灸、刮痧、耳穴贴压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展示中医药特色文化包括中药饮片识别、中药茶饮、中药香囊等,让更多群众认识和了解中医。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区举办的中医药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邀请省、市中医机构名医到我区开展中医药技术讲座培训;鼓励临床类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运用能力;鼓励名中医带徒,使老中医专家的临证经验以及独特的技术、技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省内外名中医在中医馆坐诊、带教,实现双向转诊、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多方面合作,安排青年中医师到外地有名的特色专科医院学习进修,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近年来,培养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卫生人员200余人,组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到96%以上,对全区81名拥有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进行了备案,初步建立了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结构合理、年龄层次相当、业务能力较强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针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按照上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要求,强化措施,推进工作,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真诚欢迎广大政协委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