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卫东”和“打造经济强区、建设宜居市区、构建和谐城区”目标任务,坚持转中求进,优化经济结构,强化项目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53.2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58.25亿元,增长4.7%。地方财政收入8.43亿元,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9亿元,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1亿元,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5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13761元,增长1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6%,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更趋协调。
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63万元,增长1.5%。粮食产量6045吨,油料产量128吨,猪牛羊肉产量277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761元,增长11.2%。科学编制全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绿色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果蔬种植面积700亩,韵绿生态农业示范园、千秋实业种羊养殖项目等开工建设,新增农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2家、大型农机具44台。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完成城郊造林绿化2510亩,补栽树木4.5万株。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在面临传统的产能过剩严峻、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我区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活动,积极调控煤电油运,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新上企业发展,新增入库工业企业12家。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周” 活动,帮助企业融资10.6亿元。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强化各部门服务意识,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4.6%;增加值41.3亿元,同比增长9.1%。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三产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六大重点业态。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和核心区控制性详规通过市规委会审核,一期征地拆迁和安置区规划编制同步展开;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通过审核,区域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经营和建设规模在全省114个特色商业区中位列第18位;休闲旅游园区成立了山顶公园管委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加紧编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商贸市场繁荣活跃,新东建材城、魏寨农产品综合市场二期等建成营业,劳动路市场完成搬迁,大众路商业步行街升级改造初步完成,新华路孵化园市场、东环路市场三期、光华路市场提档升级项目即将开工。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项目、定期考评和奖惩机制,开展项目集中服务推进活动,推动优质项目引进、入库。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9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年安排71个重点项目,其中26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102.0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0.32亿元。天工输送带、天宏年产500万吨选煤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延恒实业温泉度假村、高效种植生态园二期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东城国际、水城威尼斯等28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强化税源建设,加强税收征管,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8.3%;税收收入完成5.53亿元,增长1.2%;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65.6%。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强力推进开发改造。全年实施旧城及城中村开发改造项目48个,东城国际、瑞星花园等一批城市开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预期投资目标和形象进度圆满完成。全年共完成拆迁5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63万平方米,主体完工51.6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大众路商业步行街升级改造,东平郏路南延、五一路东延工程开工建设,开发一路北延完成征地拆迁,湛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改造楝香街、物资大厦和六中西侧公厕,升级劳动路和大乌路垃圾中转站,维修改造背街小巷56条,修复破损路面16.7万平方米。升级改造街头游园33处,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城市创建。持续实施“五个一”创建活动,集中开展城中村、集贸市场、社区庭院等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 10万平方米,整治违法占地300多亩,清除违法“三堆”16万吨,取缔违规夜市310家,清运垃圾杂物19.5万立方米,清理小广告10万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继续开展就业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统筹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98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976万元。完善城乡低保体系,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646万元。文化事业惠及全民。新建2个街道文化中心、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个农村文化大院,成功举办第七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展戏曲、小品、图书下乡、进社区等群众文化活动450场,电影放映队开展公益电影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500场。全年新增文化企业11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亿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东湖雅景幼儿园主体完工,建东小学、天宏小学等4所学校配套设施建成投用,竹园小学教学楼开工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健康云”居民智能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推广健康万步走活动,累计参与12000人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320元,参合率达99.9%。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面对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我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发展层级不高,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房地产业投资比重较大,生产性投资比重较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现,各类群体利益诉求活动增多,维护稳定的压力加大。